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2:33    次浏览
大概08年的时候,大众带来了TSI发动机,也就是直喷加涡轮的技术,不过引入国内的却比国外少了一个字母,欧洲都叫TFSI,少的就是分层燃烧,据说是中国油品不行,所以阉割了,真的吗?拆车君查了一下资料,原来日本1970年代就已经有分层燃烧,那年的油品难道比新世纪的中石化更好? 就是上世纪70年代,有一种技术叫CVCC,不用猜又是日本的本田造的,虽然之前本田征战过F1,T360的小卡车也是用了首个DOHC(双顶置凸轮轴)的发动机,但是已是造车十年的本田依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地位。 本田在摩托车和F1领域都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单,虽然能把牛吹得很大,但还是要赚钱啊,没有量的支撑,搞个航天飞机都是白搭,所以这次本田不为高性能了,为环保。 1966年日本的空气质量跟北京估计没多大区别,所以本田搞了叫AP(空气污染)研究所,就是为了研发低排放的发动机技术,当年的主流技术依然是化油器、分电器,电脑控制点火与喷油还是天荒夜谈的事情,但居然要稀薄燃烧了。 量产化的CVCC技术还是挺复杂的,燃烧室分开了两部分,一主一副,他们之间以很小的火焰孔连接,简单来说,汽油的雾化在副燃烧并且点火,点着副燃烧室的混合气,接着引燃主燃烧室的稀薄可燃混合气。 以这种方式点燃后,燃烧温度比较低可以阻止了很多氮氧化合物的产生,其产生的效果与之前大众提出的分层燃烧差不多,而当年的CVCC发动机比同排量的发动机降低了3倍污染物。 其实CVCC的成功是有“运气成分”的,就在1970年12月,美国政府颁布了《大气净化法案》,这条法例是砍杀肌肉车的最大斧子,也是令风光得很的美国车企瞬间回到解放前的紧箍咒。而在1971年,本田就宣布CVCC发动机正式完成了。 当美国老牌车厂抱在一起嚎啕大哭的时候,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发表:“本田的发动机是当今最先进的层状发动机,排放也是最小的。”因此本田在全球车厂中率先通过了测试。 随后本田又对CVCC改进,推出了第二代产品CVCC-II,用在第一代的雅阁的后期和Prelude的后期产品上,起初它只有在1.8升机器上使用,随后将此技术扩展到1.6L和1.2L发动机上,更小的City车型也可以使用此技术,基本上覆盖了本田的所有产品先,最重要的是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日本,本田因此技术获得巨大的成功,由大家以为的小车厂瞬间变为大企业。(完)